為何眼中要摻著暮色呢?
為何雨後孳發的某種情緒
要對鏡中無辜的雙耳喃喃傾訴?
當此無話可再說的時刻,
我感到沉默在眉際
糾結成一隻瘖啞的鴉。

如是,有低吼的必要,
把丹田盪成一口鐘,
敲碎了晚山:朦朧的過往。
黎明將自廢墟升起,替我點菸。
菸後的正午,
可談昨日的不愉快:有人
拆了鼠灰色的窗口,
燃這樣一把
火,
在知青的胡同。

笑著說:還沒燒完呢,
且有再次蔓延的可能。
抬頭望向積雲的午後,
想水也太無力澆不熄任何殘酷,
但是我們都知道,我們都相信,
縱最後水火必定都無法容身,
每隻負傷的鴉啊仍然都堅信:
來自黑暗的,
必還諸光明。

註一:朦朧詩。文革後,大陸詩人如北島、顧城、楊煉、舒婷等對於三十多年來教條式的政治詩感到無力與厭煩,遂在1980年代爆發了新詩革命。朦朧詩創作,注重於意象、象徵、創新的語言、隱喻等手法。大異於官方歌誦黨國主席一類的宣傳詩歌,成為中國80年代爭議最大的文學流派。朦朧詩,既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場突破,亦為知識份子在高壓統治與外來現代主義衝擊下,迸發出的掙扎,徬徨,與新生。
註二:顧城的小詩「這一代」:
            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,
              我卻用他尋找光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遺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